【法庭故事】红薯遭了殃 法庭来帮忙

  发布时间:2025-11-03 17:08:55


“真是太感谢法院了,不仅帮我讨回了损失,还没让我和邻居伤了和气!”在河南省新野县人民法院上庄法庭调解室里,原告于某拿着被告杨某当场支付的1300元赔偿款,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一场因农药喷施引发的邻里耕地纠纷,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圆满化解,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守护了乡村邻里间的和谐情谊。

事情要从2025年6月说起,村民于某与杨某是相邻耕地的“地邻”,于某在自家耕地种植红薯,杨某种植玉米。正值农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杨某在给自家玉米地喷施农药时,因操作不当,导致部分农药液飘洒到相邻的红薯地中。农药残留很快对红薯秧造成了损害,于某发现后及时查看,共有五垄红薯秧出现明显药害症状。尽管后续有两垄红薯秧逐渐返青恢复,但另外三埂却因药害过重彻底死亡,对于某造成了经济损失。

眼看着辛苦种植的红薯受损,于某多次找到杨某协商赔偿事宜,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为化解矛盾,村委会和当地派出所先后介入调解,可双方在损失认定和赔偿金额上各执一词、分歧较大,调解工作陷入僵局。无奈之下,于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纸诉状将杨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杨某赔偿其经济损失。

案件受理后,上庄法庭法官杨焕并未简单以案卷定案情,而是深入田间地头“找答案”。为精准掌握事实,杨焕和法庭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驱车前往村庄,直奔纠纷现场实地勘察。

在原、被告双方的共同指认下,杨焕仔细查看了受损红薯地的位置、范围,对比了相邻玉米地与红薯地的距离及农作物生长状态,用相机多角度拍摄现场照片固定证据。同时,根据地块实际布局手绘现场示意图,清晰标注农药飘洒方向、受损红薯的具体位置及数量。过程中,杨焕还详细询问双方事发时的操作细节、作物受损后的处理情况,并逐一记录形成笔录,让每一个争议点都有事实支撑。

为掌握前期调解情况,杨焕还专程前往当地派出所,依法调取了此前派出所介入调解时的执法记录仪影像资料,逐一梳理双方在前期调解中的诉求、争议焦点及协商过程,为后续调解找准突破口。

回到法庭后,杨焕结合实地勘察的证据、派出所调出的执法录像与卷宗材料,明确了案件的核心争议。考虑到原、被告系同村村民,日常往来密切,若简单判决可能激化矛盾、割裂邻里关系,“案结事了人和”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杨焕决定以调解为主要路径,在法律框架下推动双方和解。

调解过程中,杨焕先向双方出示实地拍摄的照片、手绘示意图、现场笔录及派出所执法记录仪片段,用客观证据还原事实全貌,让杨某清晰认识到自身操作不当与红薯受损的因果关系,也让于某了解到杨某对损失数额的合理顾虑。随后,杨焕从法律层面释法明理,阐明杨某在农田作业中应尽的安全注意义务及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同时从邻里情分入手,通过“背靠背”调解法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低头不见抬头见,今天为几分地的损失闹僵,以后春耕秋收、邻里互助都难顺心,不如各让一步,既解决问题,也留住和气。”杨焕劝解道。

杨某听了法官的意见,说:“杨法官,您说的有道理,您说该怎么赔,我们愿意按照您说的办。”

为让调解方案公平合理,法官和法庭工作人员结合实地勘察的作物受损程度,参考当地红薯市场价值与生长周期,结合执法记录仪中双方前期协商的底线,对实际损失进行客观测算,最终提出调解建议。经过法庭“以事实服人,以情理动人”的耐心疏导,杨某主动承认过错,同意赔偿合理损失,于某也体谅邻里不易,对赔偿金额作出让步。

在法官的见证下,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被告杨某一次性赔偿原告于某经济损失1300元,并于当日当庭履行完毕。拿到赔偿款的于某感慨道:“法官不仅多次到地里帮我们查清楚事实,还保住了我们的邻里情,这结果,我们服!”杨某也表示:“以后种地肯定多注意,再也不会因为一时疏忽伤了和气。”双方明确此事就此了结,今后互不追究,重拾邻里和睦。

 

文章出处:新野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