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乔法官了,不仅帮我们解开了心结,还为我们考虑到了实际经济情况,这下终于能安心了!”近日,河南省新野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成功调解了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原本争执不休的双方当事人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最终握手言和。
事情要从一次空调拆除作业说起。卢某受李某雇佣,为其经营的门市部拆除空调。可谁也没想到,作业过程中梯子突然滑倒致使卢某摔伤。李某见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卢某送往医院救治,并先行垫付了3000元医疗费。然而,卢某被医院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损伤重型等症状,伤势较重,卢某支出医疗费9万余元。
卢某出院后就赔偿问题多次与李某协商未果。无奈之下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乔妍丽没有急于开庭审理,而是先仔细梳理案情。她翻阅卷宗,详细了解事故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询问卢某的恢复情况、李某的经济状况,以及双方对纠纷的真实想法。“这起案件看似是赔偿纠纷,实则关乎两个家庭的生计,要是一判了之,很可能会让矛盾升级,既不利于卢某后续养伤,也会让李某的生活雪上加霜。”乔妍丽心里暗暗盘算着,决定以调解的方式化解这起纠纷。
在调解当日,乔妍丽在充分了解本案事实经过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诉求,对双方当事人提出的有关法律专业问题逐一进行答疑解惑,讲明相应的利害关系。
“你们之前也是互相信任才建立雇佣关系,现在出了意外,谁都不想看到。卢某受伤受苦,李某也不是故意的,大家都不容易。日子还长,咱都退一步......”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关系密切,且双方均家庭经济困难,李某所欠外债较多等特殊情况,乔妍丽一边劝导卢某,考虑到李某的经济困难,适当放宽赔偿要求;一边劝说李某,换位思考卢某的伤痛与经济压力,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她还特意提到双方家庭的实际情况,耐心劝导双方当事人珍惜双方之间的情谊,引导他们相互理解、互谅互让。
一次次耐心沟通,一声声真情劝导,渐渐融化了双方心中的坚冰。卢某与李某逐渐冷静下来,都表示愿意坐下来耐心沟通解决方案。最终双方顺利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李某赔偿卢某共计30000元,李某每月向卢某支付800元直至总赔偿钱款30000元全部付清为止。
基层人民法院是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线,是解决各类民事纠纷的最后一公里路。下一步,新野县法院将继续坚持司法为民理念,用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调解方式,化解各类民事纠纷,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法治防线。